近两年,随着官方解读、项目试点的不断推进,数字人民币开始走进人们的生活。然而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兴起,无论是普通消费者还是专业技术人员,都有不一样程度的疑问。数字人民币将怎么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利好哪些机构的发展?在此,移动支付网策划数字人民币专题,从官方权威信息、市场专业解读等方面,系统的为读者呈现数字人民币的发展业态。
央行就中国人民银行法征求意见:规定人民币包括实物和数字形式,为发行数字人民币提供法律依据。
2021年7月16日,人民银行举行媒体吹风会,介绍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有关内容。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范一飞出席吹风会。
10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发表了关于数字人民币的演讲。
2021中国(北京)数字金融论坛上,范一飞针对金融科技和发展发表了讲话。他强调要研发数字货币,提升金融服务普惠水平。
在香港金融科技周2021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对数字人民币有关问题进行了分享。
9月24日,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针对数字人民币助力金融普惠问题进行了分享。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央行数字货币项目已取得较大进展,当前阶段在部分城市及部分场景进行内部封闭试点测试,同时表示“将继续研究怎么样加强央行数字货币的风险管理,包括了解你的客户(KYC)等。
易纲称技术上既可优先考虑区块链,也可采取现有电子支付演变出来的新技术,充分调动市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强调,如果央行的数字货币要针对的是跨境汇款、投资等跨境类业务,那么就要满足很多新要求。
范一飞出席并做题为“深化金融科技应用推动高水平高质量发展”的演讲并表示,金融科技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
穆长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从一开始就引入了双层运营体系,就是运用了私人和公共部门共同建设数字货币。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穆长春在“得到App”上开设了《科技金融前沿:Libra与数字货币展望》课程。
记者4月17日从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获悉,当前网传DCEP信息为研发技术过程中的测试内容,并不代表数字人民币正式落地发行。
商务部发文称,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中西部具备条件的试点地区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
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下半年工作电视会议,会议总结上半年各项工作,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对下半年重点工作作出部署。
表示,数字货币(DC)和电子支付系统(EP)有很多概念要进一步明确。
在论坛“数字货币与未来数字化转型”环节,中国证监会科技监管局局长姚前进行了分享。
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上对于数字人民币的“可控匿名”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在“经济金融的数字化转型”分论坛上,对数字人民币的钱包体系作了分享,并再次强调了数字人民币与第三方支付的关系。
官方对于硬钱包的定义是基于安全芯片的数字人民币支付,实际上硬钱包也是实现“双离线”支付的关键。
5G消息+数字人民币充满很多未知和可能性,关于更多应用场景的落地,也让人拭目以待。
王永利表示数字人民币带来的最大变化在于它的表现形态和运行机理。它将为未来的数字化的经济发展,数字资产的确权和保护奠定重要的基础。
央行副行长范一飞表示,数字人民币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推动社会生活、生产方式的数字化转型。
9月24日,城银清算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谢汉立在“第十届中国支付清算论坛”发表演讲,介绍了城银清算在数字人民币试点中的“一点接入、一点清算、一点商议”原则。
在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上,农行对外展示了“智能合约”商户的受理和使用。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首次向外界公开展示了“双离线支付”的应用和体验流程。
目前数字人民币体系中银银合作的模式到底是怎样的?以城银清算和农信银为渠道的2.5层接入模式与银银合作又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逐步深入,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加入到试点中,而“数字货币”相关的专利申请也不断更新。
支付即结算,可能是数字人民币最重要的一个属性,也是对支付行业影响最大的一个方面。
那么数字人民币目前在公共交通场景的整体应用情况如何,未来还有哪些发展空间?本文将聚焦这方面内容做详细解读。
恶劣的自然灾害环境下,人们能做的还是先保证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期待网络和水电恢复的那一刻。
在未来的数字化零售支付体系中,数字人民币和指定运营机构的电子账户资金具有通用性,共同构成现金类支付工具。
央行近期发布《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表示将继续稳妥有序推进e-CNY的研发试点工作。
刘珺表示,相较于其他主权数字货币,数字人民币有着独特优势。未来将在跨境领域中成为促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支点。
对于人们比较关心的问题之一,即数字人民币的隐私保护和安全问题,“白皮书”进行了相关解释。
众所周知,预付卡按应用限制范围的不同,通常可大致分为单用途预付卡和多用途预付卡。
数字人民币发展的动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需求和供给方面的因素,也有金融监督管理和对冲私人货币无序发展方面的原因。
近日数字人民币的试点活动再次拉开,雄安、成都两地先后公布了以“出行”为主题的数字人民币新活动。
本文以城市轨道交通应用场景为例,探讨数字人民币对地铁App带来的影响,并对地铁App及互联网支付应用提出建议。
数字人民币已经落地了包括商场超市、生活服务、日用零售、交通出行等主流线下使用场景。
本文认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不同国家的央行数字货币有一定的概率会相互竞争、共同存在,但国际储备货币最终应该还是会集中到一种或少数几种央行数字货币。
随着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的相继展开,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形态也慢慢变得丰富,而基于卡片、可穿戴的硬件钱包由于其特殊的形态引起了行业和消费的人的广泛关注。
近日,数字人民币试点活动相继在深圳、苏州、北京、成都等地展开,而关于数字人民币的形态也慢慢变得丰富。
到底什么是数字人民币的“碰一碰”呢?基于手机的“碰一碰”到底有哪些形式?
众所周知,数字人民币的硬件钱包涉及到“芯片”问题,无论是智能卡还是手机,其安全芯片的国产化将会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日常的生活方面出发,梳理并介绍数字人民币可能对生活产生的影响。
我们能更清晰的看到数字人民币的生态雏形,但是也有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
从目前测试来看,基于NFC手机碰一碰的“双离线”支付并未得到全面体验。
作为普通消费者来说,我们除了积极拥抱金融创新带来的便利之外,还应该做的就是正视和了解有关信息,避免非法机构借机进行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
本文笔者想从支付收单市场的发展史谈起,梳理一下收单市场的产业链结构,分享一点DCEP在收单产业链上的个人猜想。
DCEP对于现有的金融体系就像盘古破鸿蒙,央行定义DCEP主要替代M0体现了央行对于创新的克制,让时间去磨练清浊自辩。
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将是DCEP使用频率较高的场景之一。本文主要探讨DCEP应用在地铁票务支付体系时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李礼辉近日在人民网直播中带来了题为“数字货币:可能重构全球货币体系”的分享。
基于人民银行关于DC/EP的设计原则,已能给出这四个方面问题的初步答案。
本文尝试从交易设备端的角度,对双离线支付的原理、难点和技术方案进行粗浅的探讨。
关于数字货币DCEP的猜想和预估信息在上周达到了一个巅峰,其中也不乏对其存在一定误解的消息。
近日,农行、中行的数字货币钱包内测图接连曝光,各种DCEP的消息在业内流传。
在DCEP不能带来更方便、好用的支付方式,反而有很大可能要在手机当中多增加一个App的情况下,为何需要选择使用DCEP呢?
本文将主要分析央行数字货币“三中心”构架,三中心是哪三个中心?为什么需要三个中心?
从目前的信息透露来看,DCEP的框架已经初具模型,但是具体的技术细节仍然并不清晰,很多问题是需要等待DCEP的试点应用来慢慢揭晓。
农行DCEP数字货币钱包内测的相关图片在网络上传播,其中就包含了扫码支付、汇款、收付款、碰一碰等支付方式。
基于央行官员披露的相关信息,以及货币和支付结算的基本逻辑,本文对央行DCEP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沉寂数月的数字货币领域,因DCEP项目启动商业应用场景封闭式测试而被再度引爆热度,数字货币概念股也跟着火了一把。
本文对于央行电子货币的双层链架构,探索性地提出了其安全有效的监管和审计机制。
本文将根据数字货币系统专利,从DCEP的特征、实现细节、离线支付场景来着重介绍。
建设银行App“数字货币”钱包开通的信息在朋友圈疯传,一时间“数字人民币”正式上线的消息甚嚣尘上。
“建行深圳通数字人民币交通卡”亮相服贸会 “双离线”首次应用于轨道交通
中奖率23.74%,三亚“数字人民币天涯任我游”红包近2.8万人中奖!
面向10000名防疫人员发放红包,西安数字人民币应用场景已达4.32万个
新闻推荐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1】
【2025-01-20】
【2025-01-17】
【2025-01-13】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2】
【2025-01-11】
【2025-01-11】